菲律宾环球国际360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3-03-31
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学位授权点建设年度报告
(2022年度)
学位授予单位 | 名称:菲律宾环球国际360 |
代码:10403 |
授权学科(类别) | 名称:环境科学与工程 |
代码:0830 |
授权级别 | 博士 |
□硕士 |
2022年12月
一、总体概况
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学科建设情况,研究生招生、在读、毕业、学位授予及就业基本状况,研究生导师状况(总体规模、队伍结构)等。
一、学科基本情况:是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省重点建设学科,国家“211”重点学科。学科体系完备,环境工程专业已通过国际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并获评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二、学科方向:根据学科发展定位与目标,结合自身优势与地方需求,主要设置水环境及污染控制、大气环境及污染控制、土壤及地下水环境与污染修复、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及循环利用、环境规划与管理、流域碳中和等六大学科方向。
三、特色优势:结合生态文明、长江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尤其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江西)建设、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建设的需要,瞄准资源环境领域学科前沿,聚焦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领域重大科学问题,为鄱阳湖及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江西省资源可持续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科学、技术和智库保障。
1、人才培养成效显著。评估期内获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培养省优硕10人、优博5人。
2、研究平台强大且区域特色鲜明。拥有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鄱阳湖综合利用与资源开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流域绿色崛起水安全保障”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形成完备的科研体系。
3、科研顶天立地,在赣鄱大地写就亮眼论文。评估期内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重大项目和企业横向等课题600余项,到账经费1.5亿。有力的保障了江西省大气PM2.5和鄱阳湖的磷污染控制、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技术支持和理论支撑,得到省领导的高度赞誉。
四、人才培养目标:围绕服务生态环保、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发展,以培养科技创新和工程应用人才为目标,培养德才兼备、基础扎实、科研突出、视野开阔,能独立开展理论研究和解决技术关键问题的高级专业人才。
五、研究生情况:2022年学位点招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5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59人,学术型博士研究生9人,合计84人。全年在读研究生总人数为284人,2022年毕业并授予学位人数为87人,其中上半年毕业79人:学术型硕士研究生20人(含2名同等学力),专业型硕士研究生47人(含在职工程硕士1名),学术型博士研究生12名;下半年毕业8人:同等学力硕士研究生3名,学术型博士研究生5名。毕业生整体就业率达到90%以上。
六、研究生导师状况
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点拥有研究生导师57人(硕士生导师57人,博士生导师26人),其中教授31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55人,具有境外教育背景教师38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教师6人,36-45岁教师21人,46-55岁教师18人,56岁以上教师12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并都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学科每年到账科研经费经费约1500万元,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具备扎实的科研功底和条件,并于领域内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基础。
七、国内外影响
菲律宾环球国际360环境工程专业是我国,尤其是江西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为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企业输送了大批优秀专业人才。负责的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中心、鄱阳湖综合利用与资源开发江西省重点实验室、“鄱阳湖流域绿色崛起水安全保障”江西省协同创新中心、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为江西省委省政府提供了大量科技支撑和决策参考,在大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力。
二、研究生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位点文化建设,日常管理服务工作等。
以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双领双同”和“三全育人”为准绳,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以新工科教育理念为指南,开启了“新型环工人才”培养计划;着重培养“懂国情、怀本领、重实干”的红色环工人才。
(一)深化课程思政改革,融合社会实践创新。
在学生培养全流程中贯穿思想政治教育与工程教育融合理念,明确环工学科在国家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坚持“学生中心、能力导向”,持续推进有特色的环工人才培养体系。第一,深化课程思政改革,将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明确将思政教育列入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成立教材思政审查专班,严格审查选用教材,加强教师思想政治教育,从源头上杜绝思想意识隐患。第二,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结合学科特点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鲜活的工程事例,在实践现场分析安全环保、节能的理论意义,在理论课上推演高温高压、污染控制。第三,承接企业科技需求,融合社会实践创新,积极承接企业技术创新和工艺改进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创新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学生知识运用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筑牢意识形态阵地,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
严格落实基层党建工作责任制,全面梳理分析各级各类基层党组织设置形式和隶属关系,分级分类明确党组织及党员领导干部抓基层党建工作的具体责任,并结合“智慧党建”平台建设,探索建立基层党建工作基本指标体系。第一,持续完善工作机制,环工教工党支部和研究生党支部建立长效固定的交流机制,每学期定期两次大会,各支部每周固定开支部会,共同学习交流。第二,积极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每个党员教师主动联系班级,每位学生党员联系同学;学生党员不仅宣传党的先进理论和思想,而且监督身边同学的意识形态作为,尤其第一时间发现网络动态舆情;落实基层组织全面覆盖学习、生活各方面,帮助到每一个班级每一个人,实现全方位育人。
(三)完善思政队伍建设,助力全过程育人。
第一,完善思政队伍建设和机制;配置了完善的辅导员、班主任、思政教师和党员干部的思政队伍;建立了“生活学业分类谈心制”,从学生入学教育、大学学习、课外生活、职业规划等分类别全过程安排谈心谈话,进行思政辅导。第二,发挥全员思政效果;构建起“宿舍—班级—教研室—学院”四级联动体系;充分发挥学生组织作用,引导发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功能。
以习近平总书记“立德树人”和“三全育人”指导思想作为总指导,本学科建立了“十大育人同频共振,助力学生阳光成长”制度,环工教研室被选为“三全育人”重点示范单位。
(四)理想信念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多措并举实践育人。通过网络思政育人、专题学习、经验交流会等形式,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推进思政育人。(1)组织学生利用网络视频收看党的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直播盛况,聆听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通过学习和领会党的“二十大”最新精神和指示,坚定学生投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并为之奋斗终生的决心,帮助学生树立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共同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贡献力量的理想信念。(2)举办“螺旋之阶”主题研究生党团学研讨会,通过对党的奋斗历程、光荣传统、优良作风、经验教训和伟大成就学习,激励学生提升自我素质,积极探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3)组织学生参加专题报告会,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二十大”重要讲话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4)鼓励并引导研究生创新创业,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五)学位点文化建设
学位点文化是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载体,能够激发爱国、爱校、荣校的精神。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点旨在培养具有较高的道德风尚、较好的心理素质、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信心、身体健康的综合型人才。为此,学位点多次组织研究生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和讲座培训,邀请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来学院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宣传,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党史、了解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实现中华民众伟大复兴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此外,还通过组织观看爱国主义教育为题材的相关影视作品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学位点的文化建设,为师生提供更多的文化交流机会,营造更好的文化氛围。
(六)日常管理服务工作
配备研究生管理专职人员,定期对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规范过程管理,建立健全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组织并鼓励学生参加国内大型会议和比赛,如省级和国家级大学生“挑战杯”竞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内国际学术会议等,邀请国内及国际知名学者开展专题讲座,开拓学生科研视野,提高双创能力。近三年组织学生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0余人次;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0余次,省级奖项40余次,开展线上线下学术交流和讲座报告150余场,实现了积极的效果和师生们的热烈反响。通过与国内外大学联合培养,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积极推进与。对研究生满意度进行调查,对各方面均比较满意,同时我们也认真听取研究生提出的一些意见,学位点将会继续改进,为研究生提供更好的服务工作,创造更好的学习、科研环境。
三、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及执行情况
课程建设与实施情况,导师选拔培训、师德师风建设情况,学术训练情况,学术交流情况,研究生奖助情况等。
课程教学改革与质量督导的创新做法:
一、注重对研究生立德树人的培养
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践行党中央提出的“三全育人”的要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明确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的身分,研究生导师不仅是学术研究的导师,也是研究生的人生导师,立德树人是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环节,立德树人贯穿到培养的各个环节,要求充分发挥导师在育人方面的重要作用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根据时代的变化,制定专业新的培养方案,满足新时期对环境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通过对校友、用人单位、行业专家等与人才培养密切相关的人员进行广泛调研,分析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与环保行业发展的需求,根据学校和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办学定位与特色,制定合适的培养目标;按照国家一流学科建设的要求,同时考虑学校和学科的定位和特色,制定学科的毕业要求;并根据经济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学科的定位和特色,制定学科的课程体系,同时制定相应的课程大纲。
三、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实践和创新,改善学科的工程实验和实践的共享平台。
重构和新建一批实验室,大大改善学生实验和实训条件,如投入近5000万元,建立学院的环境检测中心,并通过国家CMA认证,保障了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分析测试需求。环境检测中心对全体研究生开放,对研究生进行培训,持证上岗。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与企业共同培养研究生,如与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江西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北京雪迪龙股份、江西金达莱环保、江西怡杉环保等环境院所及企业合作,通过多年的合作培养,既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的能力,也提高了企业的研发水平,目前已有多位毕业生在金达莱环保等上市公司成为企业高管和中坚力量。
四、完善学院持续改进的质量督导和监控机制
及时听取在校生的意见和建议,定期与已经毕业的校友和校友工作单位沟通,不断完善人才培育方案。
附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文件如下:
菲律宾环球国际360研究生班级导师工作职责及工作要求
一、工作职责
(1)人生导航: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2)专业领航:传为学之道,解专业之惑。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方向,传授专业学习方法,解答学生在学业方面遇到的困惑;
(3)心理护航:传修心之道,解成长之惑。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及时发现并反馈学生的心理问题;
(4)职业助航:传择业之道,解就业之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定位职业规划,引领就业、创业方向。
二、工作要求
1、班导应主动学习中央、江西省及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文件精神,了解学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
2、班导工作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确保教与学的有效融合。 班导集中指导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不同开展专业引导、成长成才、专业学习方法、专业科研研究、科技创新、职业规划、读书深造、创业、就业等方面进行引导。
基本要求如下:
1、每学期通过各种形式集体指导不少于2次;
2、每学期到班级全部学生寝室走访至少1次;
3、通过建立的通讯录、微信群、QQ群等联系方式与班级同学进行经常性的联系指导,每学期指导班级每名学生至少1次,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应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并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发生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及时汇报;
4、根据开展各项具体工作,认真填写《班导工作记录本》.
研究生班级导师制实施方案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学院教职工在育人工作中的主导作用,全面推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学生管理暂行规定》等文件精神,结合学院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第二条 班级导师制是为研究生班级配备指导老师(以下简称“班导”)的一种育人制度,全院教职工(含专业教师、管理干部)通过班导的形式与学生保持经常性信息沟通和联系,是对辅导员工作的有机补充,具有非替代性、非事务性、非日常性的特点,能有效提升育人工作质量。
第三条 教职工应充分发挥“一岗双责”的育人功能,要站在立德树人的高度,把班导工作作为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推进全员育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工作内容来落实。
第二章 班导工作职责
第四条 班导的主要工作职责为:
(一)人生导航:传为人之道,解人生之惑。通过思想教育和引导,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发展方向;
(二)专业领航:传为学之道,解专业之惑。向学生介绍专业发展方向,传授专业学习方法,解答学生在学业方面遇到的困惑;
(三)心理护航:传修心之道,解成长之惑。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学生健全人格,及时发现并反馈学生的心理问题;
(四)职业助航:传择业之道,解就业之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就业、择业观,定位职业规划,引领就业、创业方向。
第三章 班导工作要求
第五条 班导应主动学习中央、江西省及学校有关研究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文件精神,了解学校教学和学生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掌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业知识,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和水平。
第六条 班导工作采取集体指导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与学生保持相对稳定的接触,确保教与学的有效融合。班导集中指导可以根据学生所处的阶段不同开展专业引导、成长成才、专业学习方法、专业科研研究、科技创新、职业规划、读书深造、创业、就业等方面进行引导。
基本要求如下:
1、 每学期通过各种形式集体指导不少于2次;
2、 每学期到班级全部学生寝室走访至少1次;
3、 通过建立的通讯录、微信群、QQ群等联系方式与班级同学进行经常性的联系指导,每学期指导班级每名学生至少1次,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应及时给予个别指导,并保护好学生的隐私,发生重大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及时汇报;
4、根据开展各项具体工作,认真填写《班级导师工作手册》
等各项记录。
第四章 班导与辅导员协同工作机制
第七条 班导、辅导员应共同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辅导员把重心放在学生事务管理等工作上,班导把重心放在学生专业学习与职业技能锻炼的引导上。
第八条 辅导员和班导应加强沟通,相互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和沟通,相互理解和帮助。班导发现问题应及时向辅导员反馈,辅导员应定期主动向班导了解学生班级的各方面情况。
第五章 班导配备与管理
第九条 班导工作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在相关职能部门指导下,由学院负责组织实施。学院设立班导工作小组:
组 长:王淑军、石磊
副组长:王光辉、柏晓武、李昆、邓腾
成 员:系、所负责人;院办、教务办、学工办负责人;
全体辅导员
班导工作小组负责本学院班导工作的落实,具体做好实施方案的制定、班导的选聘与组织培训、日常工作指导、检查和考核等工作。
学院要关心、支持班导工作,加强对班导工作的研究和指导,主动为班导获取工作信息和资料提供方便,积极为班导开展工作创造条件。
学院辅导员要将班导、班级联系双方的基本信息进行统计汇总,印制联系卡、工作记录本,保证联系工作信息畅通。
第十条 符合条件的全院教职工原则上应担任班导。班导的选聘条件为:
1、学院讲师(含)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在岗教师或学院正科级及以上在岗管理干部或学院中级职称(含)以上在岗专业技术人员以及学校机关在本院担任教学任务的干部和与本院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技术骨干;
2、思想政治素质高,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成长,熟悉学生工作各项规章;
3、在校工作期间表现良好,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无任何不良记录;
4、身心健康,能够承担班导的相关工作任务。
第十一条 班导的选聘办法为:
1、班导实行聘任制,原则上每个班级至少配备一名班导,直至毕业。
2、班导可以是本院符合条件的教职工中选派,学校机关在本院担任教学任务的干部、与本院有合作关系的企业技术骨干作为补充。
3、每学年末本科生班级导师岗位公布以后,采取自荐与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遴选确定。
4、学院确定班导后,经学院班导工作小组审议后将名单及配备情况报学工委,由学工委办组织相关责任单位审议并公示名单。公示无异议后由学院聘任并下达《班导工作记录本》,配发班导工作有关材料,组织开展培训。
5、班导每学年确定一次。为保证工作的连续性,班导确定所联系班级后,原则上应联系该班级直至毕业。
6、学工委办负责班级联系工作的日常督查和协调。班导因故不能继续履行职责的,经学校批准,可以解除聘任关系。学院应及时提出班导变更建议并报学工委审核确认,由学工委办另行下达班导变更通知。
第六章 班导考核与激励
第十二条 学院每学年对班导工作进行一次检查和考评,考评结果报学工委。主要对班导履行职责的情况和工作实绩进行检查和考评,包括政治素养、工作态度、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和所联系班级学生的行为表现、思想风貌、学习风气、学习成绩、获奖情况等。
第十三条 班导工作考核采取平时工作评价与学生评议相结合的方式,两部分各占50%。平时工作评价由学院根据班导工作职责,考核其开展工作的效果。学生评议通过学生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根据学生的满意度确定。学院接照30%的比例评选出“优秀班导”,未完成班导工作“基本要求”的为“不合格班导”。
第十四条 学院要将考评结果作为其年度考核、表彰和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1、在年度党内民主评选中,党员教师、干部班导工作考核“不合格”者不予评优;在校人事处教职工年度考核工作中,班导工作考核“优秀”者优先推荐;在校工会年度评优工作中,班导工作考核“优秀”者优先推荐;
2、在专业教师职称评定过程中,同等条件下,班导工作考核“优秀”者优先推荐;
3、在干部职务晋升过程中,同等条件下,班导工作考核“优秀”者优先推荐;
4、在学院考评基础上,由学院推荐,学工委审核评定,评选出年度优秀班导,在全校树立典型,鼓励先进,交流经验,促进工作。对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班导给予表彰和奖励。
资源与环境学院各类奖助学金(研究生)的推荐和评定
工作流程
附2022年奖学金评定结果:
表1 2022年国家奖学金评选结果汇总表
序号 | 硕士/博士 | 姓名 | 学号 | 专业 | 发表论文(论文题目、刊物名称、刊号、发表的时间、第几作者、刊物级别) | 获奖情况(获奖名称、获奖时间、授奖单位、奖励级别) | 备注 |
1 | 硕士 | 刘统贵 | 402527220024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Co-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of cellulose, hemicellulose, and protein with aqueous phase recirculation: Insight into the reaction mechanisms on hydrochar formation,Energy,2022.123965,2022年4月9日,第一作者,SCI一区TOP,Cite Score:98%,IF=8.857 | 2、2021年度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基于生物质混合组分(纤维素/半纤维素/蛋白质)工艺废水回用的水热炭化体系研究》(YC2021-S047),2022年6月23日,第一负责人,省级项目 | 学硕 |
2 | 硕士 | 彭港 | 40252722000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Engineering 3D graphene-like carbon-assembled layered double oxide for efficient microplastic removal in a wide pH rang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ISSN:0304-3894,2022,2022年3月11日,共同一作(2人),SCI一区TOP,Cite Score:97%,IF=14.224 | 2、一种LDH处理有机废水后的废弃物的回收方法及其产品和用途,中国发明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9775794B,第二作者(导师一作),2022年4月12日,国家发明专利 | 学硕 |
1 | 硕士 | 谌宇楠 | 412548120051 | 资源与环境 | 《富硫石墨烯碳负载层状双金属氧化物对Cd2+和Cr3+的去除》,菲律宾环球国际360学报(理科版),1006-0464,已录用,2022年09月29日,第一作者,中文核心 | 2021年度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有机层状废弃物可控合成磁性石墨烯类复合双金属氧化物及其对水体重金属捕获研究》,立项时间:2021.11.16负责人排名第一 | 专硕 |
2 | 硕士 | 孙晨 | 412548120020 | 资源与环境 |
| 2021年度江西省研究生创新专项资金项目《微电场强化藻菌共生体处理猪场废水的调控机制研究》,基金号:YC2021-S128,立项时间:2021.11.16,负责人排名第一 | 专硕 |
3 | 硕士 | 高燕 | 412548120031 | 资源与环境 | Biomass briquette fuel, boiler types and pollutant emissions of industrial biomass boiler: A review.Particuology .ISSN:1674-2001,2022.9.14 导师一作,本人二作 SCI二区 |
| 专硕 |
4 | 硕士 | 段亚琪 | 412548120004 | 资源与环境 | Enhanced valorization of hemp stalk via chemo-catalytic and hydrothermal conversions,Fuel ,0016-2361,2022-07-08,第一作者,SCI一区,Cite Score:95%,IF=8.035 |
| 专硕替补 |
1 | 博士 | 相明雪 | 35252722000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 High-efficiency water purification for methyl orange and lead(II) by eco-friendly magnetic sulfur-doped graphene-like carbon-supported layered double oxide,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SSN:03043894,2021年10月,第二作者(导师第一作者) ,SCI一区,IF 14.224, Cite score 排名 99% ; |
|
|
2 | 博士 | 钟瑶 | 352527220011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dibenzenetriol and diquinone from 1,2,4-benzenetriol by catalytic aerobic oxidation, ACS Sustainable Chemistry & Engineering,ISSN: 2168-0485, 2022年3月,第一作者,SCI一区(IF:9.224). |
|
|
表2 2022年江西省“十佳实践之星”推荐情况汇总表
序号 | 硕士/博士 | 姓名 | 学号 | 专业 | 申报业绩 | 备注 |
1 | 博士 | 李响 | 352527219010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 Li Xiang et al.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1, 143, 21294-21301, SCI一区TOP顶级期刊(IF=15.419, 与指导导师共一)。 | 在博士期间,主持一项省级研究生创新项目,并参加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研究方向是生物质催化转化,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 7篇一区,一篇二区SCI论文,其中3篇IF>10以上。另外,获得一项授权专利 |
2 | 博士 | 蒋海伟 | 352527219012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Recovery of arsenic and practical utilization of aqueous phase in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of hyperaccumulator.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ISSN:1385-8974,2022.2,录用,第一作,SCI一区,IF:13.273. 2.Study on the bio-oil characterization and heavy metals distribution during the aqueous phase recycling in the 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of As-enriched Pteris vittata L.Bioresource Technology.2020,317,124031,第一作,SCI一区,IF:9.642. 3.Hydrothermal liquefaction of Cd-enriched 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 in ethanol–water co-solvent: Focus on low-N bio-oil and heavy metal/metal-like distribution.Fuel,2021.303.121235.第一作,SCI一区,IF:6.609. 4.Catalytic hydrogenolysis of As-enriched Pteris vittata L. into high quality biofuel and study on the migration of heavy metals.Fuel,2022.310.122476.共同第一作,SCI一区,IF:6.609. |
|
3 | 硕士 | 冷松起 | 402527219008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1. 以第一作者在“Bioresource Technology”(SCI一区top)上发表《Aqueous phase recirculation during hydrothermal carbonization of microalgae and soybean straw: A comparison study》 |
|
四、研究生教育改革情况
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科学研究,传承创新优秀文化,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情况等。
研究生教育肩负着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创新创造的重要使命,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应对全球人才竞争的基础布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定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立德树人、服务需求、提高质量、追求卓越为主线,深入推进学科专业调整,提升导师队伍水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研究生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引导研究生培养单位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加快建设研究生教育强国,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贯穿研究生教育和管理工作全过程;坚持育人为本,以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中心,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研究生教育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需求导向,扎根中国大地,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服务国家和区域发展能力;坚持创新引领,增强研究生使命感责任感,全面提升研究生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能力。
为此,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在研究生培养和教育工作中着力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1)注重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通过开展学院和学科特色的“阳光洒满青春路”为主题的活动。由专业课程的任课老师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课堂教学环节,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2)通过创建“螺旋之阶”科研交流平台,精心组织和邀请由学院内研究生指导老师、行业内知名企事业单位优秀校友、国内外知名学术机构的资深教授和研究人员组成的讲座交流盛宴,力求在各类形式的学术讲座、学科交流分享活动中,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素养、思想政治立场、价值观念取向、学术思维导向等;
(3)此外,学院和学科还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户外实习和实践活动,如举办“资环杯”羽毛球、网球、乒乓球联赛,开展“爱国心•报国情•强国志”征文活动等;开展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竞赛和未来学术之星培育项目,注重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学术素养的培育和提高。
通过上述系列活动对学院和学科学术氛围的营造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促进,近年来学科在校研究生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近三年在校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总体发表论文260余篇,申请、获批专利100余项,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200余人次;获国家级学科竞赛奖项10余次,省级奖项40余次。
五、教育质量评估与分析
学科自我评估进展及问题分析,学位论文抽检、盲审情况及问题分析等。
环境工程专业于1986年开始招生(专科),1993年开始招生本科,1996年获环境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获环境工程博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2009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1年获批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环境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建设专业、国家“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重点建设学科,是江西省“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和“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江西省品牌专业、江西省特色专业、江西省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设专业,已经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实现了与《华盛顿协议》签约国的国际互认。
目前专业拥有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西省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江西生态文明研究院等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本专业致力于解决国家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和挑战,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解决我国复杂环境问题的高级技术人才与管理人才,掌握保护和改善环境的相关技术原理和工程方法。拥有研究生导师57人,其中教授31名,副教授20名,具有博士学位55人,具有境外教育背景教师38人。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教师6人,36-45岁教师21人,46-55岁教师18人,56岁以上教师12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并都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专业每年到账科研经费经费约1500万元,在国内外知名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具备扎实的科研功底和条件,并于领域内相关企业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用、协同育人基础。
目前,环境科学与工程学位点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90-100名,其中学术性硕士研究生26人,专业型硕士研究生60-70人。依托流域碳中和教育部工程中心(教育部,2022年)、鄱阳湖环境与资源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育部,2004年)和鄱阳湖综合治理与资源开发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科技厅,2003年),可用于研究生培养的科研仪器平台及相关设备总值达6000多万元。长期以来,本学科重点开展了鄱阳湖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基础研究,形成了具有地方鲜明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湖泊水资源与水环境研究方向、“三废”治理与资源化研究方向和环境分析与污染化学方向,在水污染控制工程和环境评价等方面具有行业优势。本学科能够培养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和水污染控制规划和水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够在环境工程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和管理规划等方面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并具有持续学习提升能力,“知识、能力、人格”协调发展的复合型、创新型高级专业人才。
2022年论文盲审情况:全年共有18人参加校论文盲审,其中1名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和1名学术型硕士各有1稿送审未通过,其余盲审论文均合格。
校论文盲审评阅反馈情况
学院 | 学号 | 姓名 | 专业领域名称 | 盲审份数 | 盲审成绩 | 备注 |
资环学院 | 20160852273 | 李鸿斌 | 环境工程 | 2 | 82/73 | 在职工程硕士 |
资环学院 | 355833916008 | 刘瑶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 | 80/89/79/85/77 | 学术型博士 |
资环学院 | 355833917009 | 钟文军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 | 85/88/75/59/93 | 学术型博士 |
资环学院 | 357427215007 | 李艳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 | 80/73/81/72/74 | 学术型博士 |
资环学院 | 357435315008 | 白波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5 | 64/61/73/81/84 | 学术型博士 |
资环学院 | 402527219002 | 陈钰馨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 | 74/69 | 学术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02527219007 | 蒋峰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 | 60/75 | 学术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02527219011 | 彭蜜权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 | 59/63 | 学术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02527219014 | 王广豪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 | 89/78 | 学术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02527219015 | 熊才熠 | 环境科学与工程 | 2 | 81/84 | 学术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12514819001 | 艾子昂 | 环境工程 | 2 | 75/85 | 专业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12514819008 | 丁梓尧 | 环境工程 | 2 | 82/82 | 专业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12514819009 | 段磊光 | 环境工程 | 2 | 81/80 | 专业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12514819010 | 段凌宇 | 环境工程 | 2 | 71/62 | 专业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12514819033 | 卫培垚 | 环境工程 | 2 | 90/80 | 专业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12514819034 | 吴叔璇 | 环境工程 | 2 | 90/90 | 专业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12532519008 | 王安奇 | 环境工程 | 2 | 90/90 | 专业型硕士 |
资环学院 | 412532519012 | 熊新 | 环境工程 | 2 | 83/75 | 专业型硕士 |
根据盲审抽查结果可以看到,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研究生学位点的研究培养质量总体较好,仅有少部分学生论文完成质量一般,根据与相关学生及其研究生指导老师的沟通结果发现,其主要问题是学生在研究生期间的主观学习和能动性不足,指导老师在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的方式方法以及交流的频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等。后续学院和专业也会加强相关管理和执行,提高对研究生论文完成质量的监督和指导。
六、改进措施
针对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和下一步思路举措。
针对上述问题,学院和系里将组织专家和老师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刻的总结和反思,针对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开展讨论交流活动,通过大家积极献言献策,总结凝练思路和解决方案,加强研究生管理和监督工作,加强对研究生导师的职责的强化和教育,对长期不能够与研究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并指导学生开展相关科研工作的指导老师,将进行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性措施,例如限制相关责任导师的招生资格和招生名额,对其研究生导师上岗条件提出附加条件,以确保其可以完整的执行研究生导师上岗条件的各项要求,进一步提高学科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和毕业生就业成功率,为学科的长期稳定和有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